爱国邑贤李石朋

   李石朋(1868—1916),名沛才,号兴玮。鹤山维墩二度桥人,生于1863年。父亲李家成曾在内地和香港经商,他是李家成第三个儿子,兄妹排行第七。稍长,来往于鹤山香港之间,15岁时,石朋在香港瑞成船运公司当学徒。瑞成是当时香港七间中国船运公司之一,专营香港至西贡货物运输,父亲李家成是该公司的合伙人,六哥李健才曾任这船行的经理。

     像许多创业者一样,李石朋具有机敏的头脑,坚韧的毅力,勤劳俭朴的作风。那时他观察到西方的资本主义,正向这个殖民统治的港口迅速发展,到处充满着机遇,但是本人必须掌握适应社会的谋生技能。于是他决定到圣若瑟书院求学。这是一间有名的教会学校,课程有写作、算术、语法、地理、历史、用英语教学。石朋是第一届学生,在这间学校打下了英文基础。毕业后,他又回到瑞成工作,但不再当学徒,而是参与公司的经营。瑞成的货船行于广州、新加坡、西贡之间。凭他学到的知识和熟悉地方的便利,生意做得很顺当。
    1888年,和他共事多年的六哥健才去世。他自己也离开瑞成公司,而与另一位老板合伙开设南和船运租赁公司,他任经理。公司经营得相当成功,在社会上有很高的信誉。那时电话凤毛麟角,多为政府所用,只有少数商号能注册一个电话号码,南和公司却拥有“5”字的电话号码。后来,公司的另一个合伙人去世,他两个儿子挥霍了家财,债务缠身,将连累公司破产。李石朋在这对兄弟的哀求下,答允自己承包南和公司。李石朋接过南和公司的一切,改名为和发成船务公司。这便是李石朋创业的第一块基石。
    19世纪末叶,香港蓬勃发展,人口聚增,粮食需求很大,和发成的船只,多数承包去越南西贡运米,而把中药、杂货土产运往西贡。石朋又看到一个机遇,他把生意扩展到越南,在西贡开设“和兴”、“南盛”等公司,经营碾米、驳船以至购买生产大米的稻田。在香港建立一间取得大米进口权的“南和行”商号。这样生产运输销售一条龙,大米源源不断经过他的手进入香港。南和行成为李石朋创业的第二块基石。20世纪初,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英国皇家海军征用船只。但和发成的旧船,只能在近海航行,不适宜军事用途而没有被征用。因而在整个大战期间,和发成和南和行垄断了越南至香港的大米生意,获利甚丰。同时他还在广州建立了一系列相关的公司,如大米进出口、丝绸纺织品进出口等,扩大了业务。
按英国商业航运法,只有英国公民才能拥有航运船只,李石朋虽在香港三十多年,但当时还是大清子民,和发成的船只也是承包过来的。于是他花了很大的努力,取得英国公民身份。购置了三艘船,自己当上了船主。
    “洋行买办”是殖民地商埠一个特殊而罕贵的职业。西方商人在亚洲做生意,必须找熟悉亚洲的中国人做代理。这个人不容易得到资方的信任。李石朋察觉到买办的功能对他事业的重要性,他出资十万担保一名姓郭的和一名姓何的人,出任法国东方汇理银行买办。他开始涉足金融,并为生意带来很大便利,也给后来儿子李冠春和李子方开设财务公司及东亚银行提供了知识和经验。
    20世纪初,香港的房地产开始从英国殖民主义者手中转卖给中国人,李石朋看到日益繁荣的香港地产的价值,拥有一定数量的房地产也是当时上流社会资产和信用的象征。他开始投资房地产,最初是在海滨,进而至大街,如威灵顿街、皇后大道西、干诺道中等,后来其子孙承袭这个信念,又在湾仔、中环、罗便臣道、西摩道、坚尼地道、深水湾以及香港各地,大量购置房地产业,成为李氏家族财产支柱之一。
    石朋一生勤奋,自奉甚俭,拼搏20多年创基立业,积聚了巨大财富绝非轻易的。正当事业最兴盛的时候,他在西贡累倒了,其实已积劳成疾,回到香港后重病不起,在1916年7月4日立下遗嘱,两天后便去世了。肺结核和糖尿病夺去他的生命,年仅54岁。遗下财产值八百万港元。
    李冠春克绍箕裘,没有辜负重托。到了分家的时候,家业比父亲去世时大大增加了。特别是他和弟弟李子方努力创立了东亚银行,可以说为李氏家业增添了第三块基石。李冠春敦睦家庭,提挈诸弟,处事公允。在分家的时候,他还留下和发成、南和行的祖业作为公产,以李石朋名义为社会公益和家乡做了很多善事,深得人们爱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