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色小康村的支书

     五星村,位于鹤山市鹤城镇西部边陲山区的彩虹岭山脚下,是革命老区。这几年,贫穷的五星村仿佛“忽如一夜春风来,累累果实挂枝头”,变成了远近闻名的富裕村、文明村。2006年,五星村被江门市定为“社会主义新农村示范点”,2007年被评为省“五个好先进党支部”,2008年被评为“全国绿色小康村”,2009年被评为“全国巾帼示范村”。回眸巨变,品味幸福。五星村村民说,这一切都源自一位其貌不扬、沉默果敢、真抓实干的村支书——谢松发。

     种果“种”出小康村

     1995年,谢松发当选五星村党支部书记。当时,五星村位置十分偏僻、信息闭塞、道路难行,村里一穷二白,村集体经济年收入几乎为零,村民生活贫困,年均收入只有几百元,是鹤城镇最贫困的村
庄。要支撑起这个穷摊子,谈何容易。

      谢松发上任不久就和村“两委”干部们一起分析五星村贫穷的主要原因,他认为五星村背靠彩虹岭,土地肥沃、水质优良,比较适宜种植水果类等经济作物,于是他提出了“种果致富”的思路。

      谢松发先是组织各自然村村长、党员和有威望的老人到高州参观龙眼、荔枝种植基地,使他们开阔了视野,更新了观念。为提高水果种植技能,谢松发自己购买了500多元的书刊坚持自学果树栽培技术,并通过市农委赴高州购进储良龙眼果苗和糯米糍荔枝苗,鼓励村民种果。但种果的道路并非一帆风顺,由于村民不懂果树的“脾性”,许多农户遇到果树开花不结果的现象。如村民谢汉桥家里种了四亩多的荔枝、龙眼,但就是只开花不结果,这令全部家当都投入种果的谢汉桥一家一愁莫展。见此情景,谢松发便经常到村民的果场上手把手地进行技术指导,把自己积累多年的宝贵经验无偿传授给村民,同时还多次组织专家前来实地会诊、授课。经过多轮的学习、实践,果农的种果技术日益娴熟,原来缺乏种果技术的谢汉桥变成了种果能手。

      在谢松发和村干部的努力下,目前村里水果种植面积达1500多亩,有力地促进了传统低产的农业向现代化的“三高”农业的转变,大大增加了村民的收入。五星村被省指定为“广东省星火计划项目”优质水果示范基地,该村还研制出专门种果的回缩技术,使果树丰产质优每年都得到了保障。

      为了促进村的第二、第三产业的快速发展,谢松发率领村“两委”班子,积极寻找招商路子,并确定“先筑巢,后引凤;先让利,后得利”的策略,大力开展招商引资工作。在镇政府的支持和谢松发等村干部的努力下,五星村终于招来了第一家企业——士荣灯饰厂。之后,又有彩虹食品有限公司、五泉酒厂、裕丰陶瓷工艺厂等多家企业进驻五星村,总投资累计1800万元,不但有效解决了300多农村富余劳动力的就业问题,而且带旺了当地经济,解决了部分农产品的销售,实现了土地增值、农民增收。通过多年的努力,村民年人均收入由当年的800多元增加到现在的7000多元,而且几乎家家户户都住上了三层以上的小洋楼。

     一心打造漂亮家园

     随着农村经济的迅速发展,村民的物质生活有了明显改善,不再为温饱问题发愁了。这个时候,谢松发开始谋划另一件大事,就是启动“五星村创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工程。他们先从整治五星村杂乱窄小的小圩镇开始。当时五星村的小集市规划杂乱无章,而且又是泥地市场,晴天沙尘飞扬,雨天泥泞坑洼。

    为了村农贸市场和五星街建设的顺利进行,他从自己家属的占道房拆起,把一排由大小不一的房屋建成的理发店、碾米厂、木厂、水果档一一清拆。当时有个别人顶住不拆,还说闲言:“谢松发这样做不过是想捞资本,否则他为什么会这样做,除非他是傻子。”并且警告说:“谁拆谁负责!”听到这些话,谢松发和家人都感到很难过。但是,他想,自己是党员,是村干部,必须要有宽广的胸怀。等这些人的情绪稍平静一些,他和村干部们逐一上门拜访这些“钉子户”,动之以情、晓之以理。对一时劝说不服的,便发动“钉子户”的亲戚好友,帮助做解释说服工作。经过一番努力,整洁、卫生、宽敞的五星街和新农贸市场于终于展现在乡亲们面前。开市的当天,村民风趣地说:“五星市场终于从泥水市场变成了水泥市场啦!” 从那时候开始,在五星街市做买卖的商贩,心情更加舒畅了。

     为了进一步改善村民饮水难、行路难、上学难等问题,谢松发等村干部劳心劳力,四处奔波筹集资金。为了筹集资金建设“三堡”中心小学,谢松发和村干部来到了澳门。盛夏的澳门,像烧透了的砖窑,使人喘不过气来。空中没有一片云,没有一点风,马路被烈日烤得发烫,脚踩下去一步一串白烟。他们舍不得花钱坐车,走家串户到一些乡亲的府上“化缘”,最终筹到了建校的资金。后来为了筹集资金建“思乡园”文化楼,谢松发和村干部,又是走家串户,早出晚归,晚上回到住所,双脚都起了水泡,全身像散了架,连饭都不想吃。

      谢松发率领村干部,就是凭着这颗热心和这股韧劲,赢得了海内外乡亲的信任和支持。从此,村里无论是修路建公园,还是办其他公益项目,闻风而动的不仅是村里的劳力,外出工作的人员知道了也回来参与,甚至上了年岁的老大爷、老大娘,也主动来运沙搬砖,出一份力。10多年来,该村共筹得资金1000多万元,分别建起了五星新街、自来水工程、三堡中心小学、“思乡园”文化楼、儿童乐园、篮球场、多个文化休闲公园、20公里的村道和环果园水泥路……实现了村村硬底化,路路有花草,一派新农村美景。